热门搜索:   英语  课程  MBA  管理  培训  平面设计  出国留学  教育  海外留学  电脑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高招诈骗花样多 家长考生别上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30  浏览次数:902
核心提示:  高招进行时  常见五种骗术:假称可拿到内部指标、假借定向招生的名义、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混淆各种不同招生类别、以院校

  高招进行时

  常见五种骗术:假称可拿到内部指标、假借定向招生的名义、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混淆各种不同招生类别、以院校招生代理身份出现

  近期,各地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中介诈骗和非法活动开始猖獗。“内部招生、招收特长生、招收军校生,这三种方式是骗子为显示自己有能力有路子,经常向家长抛出的诱饵。”北京市海淀区警方有关负责人日前向高考考生家长们作出防骗提示。

  骗术种种花样百出

  去年底,一起招生诈骗案震惊吉林省内外,短短两个多月,598名学生和家长被骗走3500多万元,原因就是听信了骗子所谓“花钱就能把学生办入全国40多所高校”的谎言。

  这伙骗子依托一家公司,在社会上大肆宣称能通过在教育部、省招生办的熟人,以点招、扩招等方式,将高考低分或认为录取学校不理想的学生办入全国40余所高校,并根据学校的不同收取不等费用。

  很多家长“病急乱投医”,在骗子面前失去了甄别能力,这样的高招骗局几乎年年都在上演。

  记者调查了解,高招诈骗常用的骗术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宣称可拿到内部招生指标,骗子会吹嘘自己通过疏通关系能搞到学校招生的内部指标,即使分数不够也可录取,只要考生和家长出所谓的指标费就可以了。二是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声称可以招收艺术或者体育特长生。三是混淆各种不同招生类别,以此来蒙骗考生和家长。四是假借定向招生的名义进行诈骗。五是谎称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掌握录取指标。

  骗局为何屡屡得手

  每当高招过后,骗局总是屡屡发生。很多情况下,不法分子犯罪手法并不高明,却为何能骗取如此众多家长的信任?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郭宏认为,尽管高考招生越来越阳光,但是还有部分家长总是希望利用关系达到目的,有时明明考生考得不错,家长还要托人,这就势必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

  一些骗子偷偷摸摸、暗箱操作,反倒让家长觉得可信,这样的家长最容易成为招生骗子的行骗对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办主任化小锋对记者说:“家长必须通过学校公布的正规渠道了解招生录取的一切情况,如果有疑问,迅速与学校取得联系,有时候一些家长上当受骗却不诉诸有关部门,无形中不但为高招骗子提供了‘保护伞’,还令更多家长深陷泥潭。”

  提高警惕不走捷径

  在这个特殊关键的时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专门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对招生录取有任何疑问,都要通过省招办公布的正规咨询渠道确认核实。

  考生和家长要在5个方面提高警惕,予以特别关注。第一,高校不会委托任何中介和个人进行招生,如果有人说“我是受某高校委托来进行招生工作的”,考生和家长不要相信,可马上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二,高校招生不会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凡是有收取费用的立刻举报。第三,所有保送生、艺术特长生、自主选拔录取考生等等各种类型的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录取后会在各省招办和高校的招生信息网上公示。第四,不存在公布录取计划以外的所谓“内部指标”。第五,没有经过省招办和招生院校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均属于虚假录取。

  据了解,今年教育部严格实行普通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对游离于国家招生体制外、未经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而擅自招收入校的各类学生,一律不予学籍电子注册。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留下你的真实点评

 
 
 
资讯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主页 | 人才招聘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隐私 | 分站加盟 | 线下汇款 | 会员升级 | 网站地图 | 帮助手册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