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英语  课程  MBA  管理  培训  平面设计  出国留学  教育  海外留学  安全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页 » 新闻 » 学历教育 » 正文

985、211都是浮云 有空调才是实在的好大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6  浏览次数:735
核心提示:中国青年报 陈竹凭啥校长办公室冷气嗖嗖,学生宿舍就得像蒸笼?空调矛盾拖了以学生为本后腿6月中旬开始,多地已出现35℃以上甚至
 中国青年报 陈竹

凭啥校长办公室冷气嗖嗖,学生宿舍就得像蒸笼?

空调矛盾拖了“以学生为本”后腿

6月中旬开始,多地已出现35℃以上甚至40℃的高温。高温天气来得越来越早,各大高校却还没到放暑假的时候,于是,大学生们又开启“求空调”模式了。

一张600名学生在学校体育馆地板上借宿避暑的照片,一个重庆某大学学生在操场上摔跤导致三级烫伤的段子,一首被填上各个大学和校长名字的《江城子·求空调》,一则则以空调作为“硬指标”的招生宣传广告,在各大贴吧和社交网站上广为流传。

今年出产湖北省文理科状元的襄阳五中,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也被网友戏谑为学校在空调等硬件上的优势:“教室配备前后双空调防暑神器,寝室空调月附送30度电量,太阳能卫浴,住宿费只少不多,加量不加价,秒杀所有大学配置。”

与以往的“吐槽”不同的是,高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发现,学生们一年比一年更加“难搞”,90后、95后向校方“开火”的方式也越来越猛烈:他们不但熟练地使用论坛、社交网络进行意见表达,还将抗议行为从网络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

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和管理者,大学的校长是首当其冲的受攻击、被调侃的对象,学生不仅用改编的古诗词、公开信对校长隔空喊话,更有南京、广州、武汉等地高校学生,用砸热水瓶、烧棉被、半夜在校园里集会和游行等方式表示抗议。一名江西农业大学的学生甚至提出花1000元“约睡”高校后勤集团老总,请他来寝室体验一晚。网上流传的一则段子有些夸张:医学院的学生给予了“生不如死”最新的定义停尸房有空调,而寝室没有。

而在眼下的高考(微博)志愿填报季,学生也已经学会了用脚投票,空调成为不少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时考虑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有网友表示:“那些985、211都是浮云,宿舍有空调的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大学。”

给寝室装空调到底有多难

学生对空调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给寝室装空调到底有多难?

对许多高校,特别是百年老校来说,首先面临的是硬件上的考核:一所大学,动辄有上万学生、几千间学生宿舍,其电路系统一般都是专线,难以承担巨大的用电负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少高校的负责人都解释道,学生寝室在原先的电路设计中没有考虑过装空调,如果要大面积安装空调,电力增容和线路改造将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还容易出现电压超载的危险。

除了硬件上的掣肘,学校还要考虑的是,到底应不应该装空调,怎么平衡因装空调而可能产生的矛盾?一些学校领导和后勤集团的负责人都谈到,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对空调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统一安装空调,可能会增加一些学生的负担,空调的购买或租赁费以及电费,对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的确,在一些高校寝室里,空调也成了学生之间贫富差距的触点,“不差钱”的学生恨不得24小时开着空调,家境困难的学生却想节约一些,由此引起的宿舍内部纠纷也不少。

于是,在种种矛盾和障碍下,很多大学仍然面临着暂时无法安装空调的局面,校方只得“曲线救国”,比如开放食堂、体育馆、图书馆供学生借宿。学生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降温方式:水池、冬瓜、矿泉水瓶之类的“解暑神器”被纷纷仿效,还有达人用纱布、吊瓶、风扇制作成简易空调。

不过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学生对于空调的诉求,已经成为一道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无法视而不见的考题。因为寝室没有空调,校长们不得不一次次经受学生、家长和媒体的质问,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都曾因没有给宿舍装空调,而向全体学生公开道歉。

在学生的呼声面前,一些校长和负责人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给江安校区宿舍全部装上空调后,就赢得了学生的掌声。早在2009年,武汉大学(微博 招生办)的新生家长见面会上,就有一名家长对校长顾海良哭诉“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当时,尽管顾海良仍然强调“孩子应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在第二年暑期,学校就启动了“空调进学生宿舍计划”,逐步为宿舍安装空调和热水器,这成为很多武大学生对这位校长在任期间印象最深的“政绩”。

空调甚至成为了一些学生对学校管理者认同度的直接评价指标:装空调的校长就是好校长。

家里穷,有了好东西,是自己吃还是先给孩子吃?

“装空调一是认识问题,一是能力问题。认识方面就是该不该装?能力方面就是有没有钱装?只要提升装空调这件事的优先级,钱自然不在话下。我认为空调早就不是奢侈品,而应成为宿舍标准配置,凭什么校长办公室里冷气嗖嗖,学生宿舍就得像蒸笼一样?”一所985高校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

一台小小的空调折射出的矛盾,可以为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敲敲警钟:我们的大学教育一直倡导“以学生为本”,这个“本”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空调揭示出的重重矛盾并不可怕,校长面临的考验也并不可怕,借空调之机,改变高校领导和行政人员的观念,让教师审视与学生的关系和相处方式,使学生与校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常态,就能起到正向的效果。无论是否具备马上安装空调的条件,学校都应该向学生说明情况,给学生发声的平台,共同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与他们的沟通越多,他们就会越理解学校,越能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考虑。

事实上,尽管最近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论和事件,这些被质疑的90后学生们,在“求空调”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完全陷入谩骂与无理取闹。在一些倡议书、公开信中都可以看到,学生不仅要求装空调,还要求参与到学校民主决策的过程中,他们认为,空调装不装,以怎样的形式安装和使用,应该由学生和校方协商决定,并由学生参与到空调购买、租赁的招投标过程中去。

一名中国科技大学的老师还记得一个“先给孩子吃”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中科大筹措经费准备安装暖气,由于锅炉容量有限,只能先安装一部分,学校经过讨论,决定首先满足学生宿舍。有老师提意见,校领导解释说:“家里穷,如果有一点钱可以买点好东西,你是自己吃还是先给孩子吃?当然是先给孩子吃。在学校,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从此,该校学生宿舍有了暖气,而教师宿舍和办公场所的暖气,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全部装上。他认为,“这一做法体现出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大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经费使用等都必须以育人为本,真心实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问题。”

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当从对待空调的态度上做起。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留下你的真实点评

 
 
 
资讯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主页 | 人才招聘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隐私 | 分站加盟 | 线下汇款 | 会员升级 | 网站地图 | 帮助手册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